- RSS 是什麼?是誰發明了 RSS?
- RSS 的運作方式?
- RSS 閱讀器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 RSS Feed 要怎麼取得?如果找不到該怎麼辦?
- 如果網站沒有公開 RSS Feed 怎麼辦?
- 為什麼 RSS 閱讀器都要付費?
- 價格方案比較
- Readwise 與 Inoreader 價格方案比較
- 核心定位
- 可匯入內容
- 第三方整合功能
- Obsidian 筆記以及筆記軟體支援程度
- 瀏覽器外掛
- AI 功能
- UI/UX 設計
- 行動版體驗
- YouTube 同步逐字稿筆記
- 翻譯功能以及語言介面
- Readwise 和 Inoreader 整體功能與使用體驗
- Readwise 和 Inoreader 關鍵功能差異比較表
- RSS 閱讀器推薦適合對象
- 總結個人使用心得
- Readwise 與 Inoreader 常見問題
因為看了雷蒙三十的課程,我開始想要瞭解 Readwise 這個工具,並嘗試尋找是否有平替版本。但實際體驗後發現 Readwise 真的很好用,只是價格不便宜,所以我也同時研究了 Inoreader。
RSS 閱讀器中,Readwise 和 Inoreader 是兩個目前最主流的軟體。雖然有部分功能重疊,但定位、特色與使用體驗卻有明顯差異。這篇文章會從價格、功能、AI 輔助、介面與行動體驗、介面語言等面向,帶你深入比較這兩款工具。
RSS 是什麼?是誰發明了 RSS?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基於 XML 標準的資訊發佈技術,最早於 1999 年在美國矽谷 Netscape 公司由 Dan Libby 與 Ramanathan V. Guha 所開發(初稱 RDF Site Summary)。目的在讓網站能用標準格式發佈「更新摘要」,方便使用者與軟體自動追蹤新內容。之後 Netscape 的 Dave Winer 也參與標準化推進,讓 RSS 成為全球資訊聚合與自動訂閱的主流格式。
簡單來說,只要網站有提供 RSS feed,你就可以用 RSS 閱讀器自動訂閱、集中追蹤所有新內容,不需一個個網站巡邏。
RSS 的運作方式?
網站主動發佈一份「最新內容摘要清單」(feed),裡面包含文章標題、簡介、連結、發佈日期等資料。RSS 閱讀器定期自動抓取這份 feed,幫你第一時間取得所有新文章或影片,非常適合重度資訊消費者。Netscape 當年總部位於加州 Mountain View,這也成為 RSS 標準誕生的地理背景。如今,RSS 已成為網路內容分發最重要的開放技術之一。現代多數主流媒體、部落格平台(如 WordPress)預設就支援 RSS,使用者幾乎無需設定。
RSS 閱讀器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RSS 閱讀器是一種專門用來集中訂閱、閱讀和管理各種網站新內容的工具。無論是新聞媒體、部落格、YouTube 頻道、電子報或學術資源,只要網站有提供 RSS feed,都能一站式追蹤、不漏接最新更新。
傳統上,RSS 閱讀器解決了「網站太多、訊息太雜」的困擾,優點包括:
- 所有內容集中於一處,不需到處點擊或分散在不同 App
- 自動同步更新,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章或新影片
- 支援離線閱讀,提升資訊吸收效率
- 有些進階 RSS 閱讀器(如 Inoreader、Readwise)甚至能跨平台、支援標註、搜尋、AI 摘要、PDF 讀取等多元功能
隨著內容形式越來越多元,資訊爆炸的時代,現代 RSS 閱讀器早已超越「新聞收集工具」,不只是訂閱網站這樣的簡單工具而已,而成為個人資訊管理、知識整理與行動閱讀的必備夥伴。
RSS Feed 要怎麼取得?如果找不到該怎麼辦?
- 直接尋找網站上的 RSS 按鈕:很多新聞網站、部落格、論壇會在頁腳、側邊欄或「訂閱」區塊放上 RSS 小圖示,點擊即可取得 RSS 連結。
- 網址推測:有些網站雖然沒有明顯標示 RSS,但其實網址結構有規律(如 WordPress 部落格常見 https://你的網站網址/feed/),可以嘗試在主域名後加上 /feed/、/rss、/atom 這類字尾來測試。
- 使用 RSS 閱讀器自動偵測:多數進階 RSS 閱讀器(如 Inoreader、Feedly 等)支援直接貼網址進去,系統會自動幫你偵測頁面內的 RSS Feed 並給你選擇。
如果網站沒有公開 RSS Feed 怎麼辦?
- 有些大型媒體或平台會把 RSS Feed 藏起來,可以嘗試搜尋「網站名稱+RSS」或「網站名稱+feed」
- 可用RSS app、Feedfry 等第三方服務自製 RSS Feed,通常需要付費
- Inoreader、Feedly 等進階閱讀器也提供部分非標準網站的內容自動追蹤(但通常需要付費)
- 免費方案可以參考 RSSHub,基本上是去中心化、開源的 Github 方案,在這邊不展開,注意這應該是中國為主的社群。
- 要免費訂閱多數的 RSS ,我比較推薦 Folo,Folo 也是唯一可以透過 RSSHub 訂閱 thread 的 RSS 閱讀器
為什麼 RSS 閱讀器都要付費?
許多部落格或內容創作者,其實並不喜歡 RSS,因為讀者透過閱讀器閱讀內容後,往往不會再點進原始網站,影響流量與廣告收益。有些創作者會選擇完全停用 RSS feed,或者只提供部分內容、甚至用非標準格式輸出,避免被完整抓取,因此 Inoreader 和 Readwise 這類的 RSS 閱讀器特別強調對非標準 RSS 支援與自動追蹤能力。
價格方案比較
Readwise / Reader 費用
Readwise 現在將服務分為「Readwise」與「Reader」兩大產品。只有訂閱 9.99 美元/月的 Standard 方案,才有 Reader(也就是閱讀器)功能,包含所有筆記、RSS 訂閱、Obsidian 雙向同步與 AI 助手。Lite 方案(5.59 美元/月)僅能使用筆記整理與高亮功能,不含 Reader 主要閱讀器服務。無免費版,僅提供 30 天試用期。
Inoreader 費用
有免費版,但功能有限,非標準 RSS 無法使用。免費版現在每天可翻譯 10 篇文章、語音播放 5 篇文章。若要完整功能,需升級付費方案。

Readwise 與 Inoreader 價格方案比較
工具 | 免費方案 | 付費方案 | 備註 |
Readwise / Reader | 無,僅 30 天試用 | Lite 年繳約 5.59 USD/月(無 Reader 功能);Standard 年繳約 9.99 USD/月(含 Reader 全功能) | 功能完整但價格較高。需 9.99 美元/月方案才能用 Reader 及 Obsidian 同步等關鍵功能 |
Inoreader | 有:每日可翻譯 10 篇、語音播放 5 篇 | 多層級付費方案 | 免費版支援多語翻譯與語音播放,Pro 版無限制,價格相對划算,需付費才能完整使用 |
核心定位
Readwise 主打知識管理與閱讀筆記的自動整理,適合需要整合多平台重點內容,包含書籍、RSS 訂閱、推文、YouTube,系統化、劃重點、作為個人知識庫的進階使用者。特色是有每日復習機制,定期將過往重點以最佳時機重新呈現,運用主動回憶和間隔重複技術強化記憶。
Inoreader 則以高效率 RSS 訂閱為核心,適合追蹤大量新聞、部落格、社群平台等動態。特色是自動化規則引擎,可根據關鍵字、來源、內容類型自動分類、標籤、歸檔文章,大幅提升資訊處理效率。
可匯入內容
Readwise 支援匯入來源多元,包括網頁、電子書、Email、推文、YouTube 影片、PDF 與本地檔案,是目前少數可直接上傳本地文件,同時可以訂閱 RSS Feed 的閱讀工具。

Inoreader 強調支援各種網站(RSS Feed)、新聞、Google News、Bluesky、Facebook、Telegram、Podcast 等網路來源,但不支援本地檔案或 PDF 上傳。

補充:Inoreader 也有「網頁更新追蹤」(track changes)功能,可以自動監控指定網頁的文字內容變化,即使該網頁沒有 RSS Feed 也能追蹤。雖然精細度不及 Visualping 等專業工具,主要針對文字變動,但我實測用來追蹤 iHerb 商品頁更新有成功,對於特定網站如公告、優惠頁的需求還算實用。
可以看到下圖中,iherb 把 9/23 改成 9/24。

但是這並不是所有網站都可以試用,以 Uniqlo 來說,他就沒有辦法讀取網頁中的動態內容,因此這個功能
第三方整合功能
Readwise / Reader
- 具備與多種筆記工具的深度整合,最大亮點是直接雙向同步 Obsidian,支援 Notion、Roam Research、Logseq 等知識庫工具的內容推送與高亮標註同步。
- 可串接 Kindle、Instapaper、Pocket、Apple Books、Feedly 等閱讀來源,將高亮內容自動集中到同一平台。
- 支援將重點內容發送至 Evernote、Notion、Google Docs、CSV 等外部平台備份。
- 內建 Zapier、IFTTT 等自動化工具,可觸發多種 workflow 任務,像是自動把每日摘要寄送到指定信箱、雲端存儲等。
- 提供完整 API,方便進階用戶自訂擴充與自動化串接。
Inoreader
- 支援直接 RSS 匯出/匯入標準格式,方便與其他閱讀器或服務互轉。
- 提供 Evernote、OneNote、Pocket、Instapaper、Google Drive 等雲端服務的一鍵保存,文章可直接存至這些平台。
- 具備 IFTTT、Zapier、Automate.io 等自動化服務連結,適合進行跨平台自動化任務,例如新文章自動轉存至筆記、雲端、Gmail、Slack 等。
- 支援 Telegram Bot 通知、Webhook、Google Chat、Twitter 推送。
- 文章可一鍵匯出為 PDF、EPUB、TXT 或存到 Dropbox/Google Drive,方便資料備份或二次利用。
- 提供進階 API,便於自訂第三方應用程式串接。
Obsidian 筆記以及筆記軟體支援程度
Readwise 最大特色是與 Obsidian 的深度整合,不僅能單向匯出重點與高亮,還支援雙向同步,也就是你在 Obsidian 編輯 highlight,Readwise 也會同步更新,但試用期間只限 10 個檔案。這個雙向同步功能是決定是否購買的核心關鍵。
以下是在 Readwise Reader 裡面劃重點的內容

安裝完 Obsidian Readwise 外掛後,高亮內容就會自動同步到 Obsidian

Inoreader 雖無法直接同步至 Obsidian,但可用 Obsidian Web Clipper 外掛將內容單向匯入,缺點是無法同步編輯。

瀏覽器外掛
兩者都提供瀏覽器擴充套件,功能以及使用方式都差不多,可以直接擷取當前閱讀的網址到閱讀器裡面。
AI 功能
Readwise(Standard 方案)整合 Ghost Reader 側邊 AI 助手,可用於全文摘要、重點摘錄、待辦事項整理、提問生成,也能串接 ChatGPT API,適合進階知識整理。Inoreader 沒有側邊 AI 助手,但內建多種 AI Prompt(如摘要、條列、觀點分析),可以能自訂 Prompt,適合快速消化大量新資訊。以這篇文章為例,我只能問一個問題,AI 回答一個問題。

但是 Readwise 是以側邊欄助手形式,問自己想問的問題後,可以更進一步追問。

UI/UX 設計
Readwise 介面偏向知識管理、資訊結構縝密,適合進階用戶但學習曲線較高,目前無中文介面。Inoreader 介面清爽直覺,資訊分類、閱讀層次明確,有完整繁體中文介面,對新手與重度閱讀者都非常友善。
行動版體驗
Readwise 行動版與電腦版同步性高,標註、筆記、閱讀流程一致,重點內容直接開啟、閱讀流暢。Inoreader 手機版大多數網站能直接看全文,但部分技術型網站(如 Ahrefs)僅顯示摘要,需要再點擊或滑動操作才可讀全文。
YouTube 同步逐字稿筆記
Readwise 不論電腦或手機都支援 YouTube 影片內建逐字稿,可全文檢索與標記功能,繁體中文顯示穩定。也就是你在播放的同時,字幕會同時標記講者講到的段落,這點兩邊是一模一樣的。

Inoreader 目前只有電腦版支援影音逐字稿,手機版沒有這個功能。但我個人認為 Inoreader 在這方便表現比較好,因為他會把句子分段,頁面也比較寬闊好閱讀,可以看一下 Readwise 的畫面就有點太窄,我必需要把畫面調小才能夠看到更多句子。

翻譯功能以及語言介面
Readwise 目前僅有英文介面,對中文使用者有門檻。
Inoreader 不僅有完整繁體中文介面,還內建一鍵翻譯功能,免費版現在每天可翻譯 10 篇文章、語音播放 5 篇(Pro 版無限制),非常適合華語用戶與多語需求,但個人認為翻譯畫面以及繁體中文字體呈現都不佳,只能說有一好沒兩好。

Readwise 和 Inoreader 整體功能與使用體驗
面向 | Readwise / Reader | Inoreader |
---|---|---|
核心定位 | 知識管理、筆記整合 | RSS 訂閱、即時追蹤 |
可匯入內容 | 文章、書籍、Email、PDF、推文、影片、標籤;支援上傳本地文件 | 各類網頁、RSS Feed、新聞、Google News、Bluesky、FB、Telegram、Podcast(不支援本地檔案上傳,支援網頁更新追蹤) |
Obsidian 支援 | 雙向同步(試用限 10 檔案,Obsidian 修改 highlight 會同步) | 單向匯出(搭配外掛,無同步功能) |
瀏覽器外掛 | 有,快速高亮與匯入 | 有,快速加入 RSS、簡易剪藏內容 |
AI 功能 | Ghost Reader AI 助手、支援 ChatGPT API,多元深度整理 | 內建多種 Prompt、摘要分析、自訂 AI Prompt |
UI/UX 設計 | 知識庫導向、層次縝密,進階用戶友善、無中文 | 簡潔清爽、分類明確,完整繁體中文,適合新手與重度閱讀者 |
行動版體驗 | 點開即看全文、筆記同步流暢 | 多數網站直接看全文,但部分網站(如 Ahrefs)需多一步 |
YouTube 逐字稿 | 電腦+手機皆支援,中文顯示穩定 | 僅電腦支援,手機無,中文逐字稿偶有斷句、破碎 |
語言/翻譯支援 | 英文介面 | 完整繁體中文+一鍵翻譯。免費版每天可翻譯 10 篇、語音播放 5 篇(Pro 版無限制) |
網頁更新追蹤 | 無 | 有 |
Readwise 和 Inoreader 關鍵功能差異比較表
RSS 閱讀器推薦適合對象
Readwise / Reader
適合需要管理閱讀筆記、整合到 Obsidian、深度知識整理的知識工作者。雖然功能完整,但價格相對不便宜。如果你非常在意與 Obsidian 的無縫銜接,或需要上傳本地文件,那只有訂閱 Standard 方案(9.99 美元/月)才有完整 Reader 功能。
Inoreader
更適合大量追蹤新聞、社群來源、RSS 訂閱的資訊消費者。免費版能先上手,付費版才能發揮完整價值。對中文使用者較友善,有繁體中文介面與一鍵翻譯,還有免費多語翻譯與語音播放功能,並支援網頁更新追蹤。以價格來說,Inoreader 明顯划算許多。
總結個人使用心得
如果沒有閱讀本地文件,或沒有一定要搭配 Heptabase 的需求,我個人會推薦 Inoreader,因為它在功能與價格之間的平衡更佳。但如果你的工作流程極度依賴 Obsidian,需要無縫輸出與同步筆記,那麼只能選擇 Readwise / Reader 的標準方案。
相對來說如果你非常需要訂閱 FB 粉絲專頁的訊息,非常需要訂閱 Telegram以及 BlueSky,那真的只能選 Inoreader。
在下一篇文章,我會分享更平替而且完全免費的做:使用 Folo RSS Reader 搭配 Obsidian Web Clipper,打造最便宜的替代方案。